首頁 > 寶寶起名

尋回滿族姓氏

編輯:楓葉 日期:2024-01-02 17:54:01 分類:寶寶起名

答案 滿族的姓氏主要是繼承其先世金代女真人的姓氏。滿族的主要姓氏,如瓜爾佳氏(關)、富察氏(富、傅)、那拉氏(那、郎)、費莫氏(馬)、鈕祜祿氏(南、郎、鈕)、赫舍哩氏(赫、何)、完顏氏(王、汪)、烏庫氏(吳、烏)、尼瑪察氏(馬)、穆顏氏(穆)、烏雅氏(烏、吳)、舒穆祿氏(舒、蘇、徐)、夾谷氏(佟、仝、童)、覺羅氏(趙、舒、鄂、金、羅、洪、肇、海、湯)等,基本都被後來的滿族沿續使用。清代中期以後,在漢族文化的影響下,滿

4014

滿族的姓氏主要是繼承其先世金代女真人的姓氏。滿族的主要姓氏,如瓜爾佳氏(關)、富察氏(富、傅)、那拉氏(那、郎)、費莫氏(馬)、鈕祜祿氏(南、郎、鈕)、赫舍哩氏(赫、何)、完顏氏(王、汪)、烏庫氏(吳、烏)、尼瑪察氏(馬)、穆顏氏(穆)、烏雅氏(烏、吳)、舒穆祿氏(舒、蘇、徐)、夾谷氏(佟、仝、童)、覺羅氏(趙、舒、鄂、金、羅、洪、肇、海、湯)等,基本都被後來的滿族沿續使用。

清代中期以後,在漢族文化的影響下,滿族開始逐漸改變滿族姓氏。首先將滿語姓冠以漢字姓,爾後,滿族人的名字才逐漸按漢族習俗命名取氏,徹底改變瞭滿族“稱名不稱姓”、“父子不同姓”的文化習俗。

一、滿族姓氏的源起

滿族姓氏的源流與變化,同滿族社會發展緊密相連。滿族的氏族組織“穆昆”是社會的基本單位。八旗制度建立初期,一個穆昆編為一個牛錄,人數較少的穆昆被編成半個牛錄,較大的穆昆被編成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牛錄,牛錄額真(即佐領)由穆昆達(穆昆達,滿語,譯成漢語為傢族長,即族長)擔任。但是,氏族組織哈拉、穆昆的傳統影響仍然相當大。哈拉,滿語,漢譯為姓,即姓氏,源於氏族父系血親集團。八旗的牛錄額真中勛舊佐領和世管佐領可以世襲,襲職時除履行其它必要的手續外,必須得有譜書為證。因此,滿族的傢庭觀念就越來越強烈,世代不泯,哈拉、穆昆(姓氏)顯得十分重要。

1.滿族姓氏是由作為圖騰崇拜的動植物而來。散居於長白山、英額、琿春等地的鈕祜祿氏,鈕祜祿其意為狼,狼為本氏族部落的圖騰崇拜物,後遂取同音漢字郎為姓。世居遼陽的尼瑪哈氏,尼瑪哈,其意為魚等。

2.滿族更易原來的多音節姓氏的漢字姓。滿族冠以漢字姓,皆為單姓。女真人以被賜予漢字姓為榮,更多的滿族人則隻冠以漢字姓,而不用漢語名。直到明末,甚至清代,仍有許多女真人、滿族人未冠漢字姓,依舊使用女真、滿族姓氏。本溪市明山區牛心臺瓜爾佳氏(關)墳碑文記關氏自順治初年由吉林烏拉街遷至牛心臺,即冠關字姓,其傢譜亦記順治時期即冠關字姓。早期加入滿族共同體的漢人,則在自己姓下加上“佳”或“爾佳”,使漢姓變成滿語多音節姓氏,以示與漢姓有別。這裡的“佳”字,滿語發音為“葉”。清晚期,滿族在漢文化影響下,則自覺不自覺地改變原來的姓氏,冠漢字姓的就極為普遍瞭。而加入滿族的原漢人,也去掉瞭姓後的“佳”或“爾佳”,恢復瞭原來的漢姓,如李佳改為李,馬佳改為馬等。

3.滿族冠漢字姓。在清末以後,滿族姓氏出現瞭任意姓,甚至有的冠以母族或親朋之姓,從而違背瞭冠姓規律。如滿族洪姓,原為愛新覺羅氏,其後本支後裔因系“紅帶子而冠以洪姓(紅字為姓)”。清前至清末,清皇室嫡裔系黃帶子,宗室覺羅系紅帶,逐出宗室的系紫帶。另有一洪姓滿族本姓索佳,族中有人犯“誅族”之罪,跑出的一人穿白衣為傢人戴孝,紀念傢中死去的人,有人問及其姓氏,他急促間答為白姓(因穿孝服),後有女出嫁,辦紅喜事,覺得白姓戴白孝犯忌,遂改為洪(紅)姓至今。而另有一洪姓,其遷居遼東的始祖名“洪雅”,其子孫即以其父名之第一字“洪”為姓。但是,不管其姓氏名稱源流如何,這些滿族的主要姓氏,都是“女真族社會構成的血緣團體”。

4.元明之際,由於戰事頻繁,社會動蕩,桓仁等地居住近200年的建州女真古倫氏、夾谷氏,即阿哈出與猛哥帖木兒兩大支人逐漸強大,並吞滅、融合其它宗族女真人,遂成為建州女真的大姓。明代末期,又成為女真的統治者,並自詡為“愛新覺羅”氏,清朝建立後,又成為皇族姓氏。這個時期,胡裡改部中的奚灘氏(喜塔拉氏)、奧屯氏(鄂屯氏)、甫亦莫氏(費莫氏)、乞石烈氏(赫舍裡氏)等,遷移至綏芬河、圖們江流域及朝鮮東北部定居,這些姓氏後來都成為滿族的主要姓氏。在本溪地區明清形成的滿族姓氏主要有關、趙、高、樸、鄧、翁、駝、佟等。

二、滿族姓氏的命取

滿族各主要姓氏都有各自的族源,各自的遷移歷史,各自的姓氏演變特點以及獨特的命取特點,其規律有如下幾種。

1.以部為氏。即以部族名稱為本氏族人之姓(哈拉)。道光七年任黑龍江副都統的多隆阿,其先世隸屬尼瑪察部,多隆阿族人即以部名尼瑪察為本氏族之姓,即尼瑪察哈拉。努爾哈赤的一等大臣費英東的先人本屬金代的瓜爾佳部,其族人即姓瓜爾佳,蘇完部的珠察,即姓蘇完瓜爾佳,安圖部的內莫昏則姓安圖瓜爾佳,扈什哈哩部的姓扈什哈哩氏(關)。《八旗通志·列傳》與《皇朝通志·氏族略》均有以部為氏的載錄。

2.以地為氏。即以居住地名為氏族之姓,這種情況,在滿族姓氏命取規律中較多。如《福陵覺爾察氏譜書》中說:“如我覺爾察氏,有可述焉。溯自始祖索爾火,於明世中葉遷於長白山覺爾察地方,踐土而居,因以為氏。”此外,以地名為氏的還有寧古塔氏、佟佳氏、棟鄂氏、馬佳氏、馬蘇裡氏等。

3.沿用舊姓。即以舊姓為氏。滿洲氏族沿用金朝舊姓的共27氏,沿用遼朝舊姓的1氏,沿用元朝舊姓的7氏。如清前五大臣之一的額亦都姓鈕祜祿氏,鈕祜祿即遼朝的敵烈氏,金朝的女奚烈氏,元時的亦乞烈氏,明時的鈕祜祿氏;明時的朱胡氏等。此外,還有赫舍裡氏、烏庫裡氏、尼瑪察氏、烏雅氏、穆顏氏以及博都裡氏等。

4.受賜姓氏。系皇帝賜予的姓氏,不是原部族的姓氏。如清初大臣兵部尚書那木泰本姓舒穆祿,一等大臣扈爾漢本姓佟佳,佐領卓納本姓納喇,滿平阿本姓兆佳,清太祖努爾哈赤皆因戰功賜之姓覺羅氏,佟佳氏扈爾漢的後裔今有居吉林省,現在姓“佟趙”,即將原佟氏與賜姓覺羅(趙)姓組合成新的復姓“佟趙”氏,副都統佈恕庫本姓溫徹亨氏,清太宗皇太極賜其姓烏魯氏,鑾儀衛冠軍使薩哈連本姓納喇氏,太宗皇太極賜姓赫舍哩氏,改入大學士希福族中。瓜爾佳氏大學士車克,清太祖皇太極賜姓覺羅。賜予姓氏在滿族姓氏中並不多。

5.更改姓氏。這種姓氏的來源多因分居、承嗣、遷徙異地而更改姓氏,取新的姓氏,這種情況比較少見。如伊爾根覺羅氏,因族眾繁多,分東西兩寨居住,居東寨的改姓巴雅喇氏,居西寨者改姓蒙鄂羅氏。輝發部長拜音達裡本姓伊克達裡,後因依附呼蘭人納喇氏嘎揚嘎土墨圖,而改姓納喇氏。類似這種情況的還有烏靈阿氏、烏蘇氏、塔塔爾氏等。

6.隨名姓。隨名姓是身份地位低的人,自己有姓或無姓,而姓瞭主人或身份地位高的人的姓,但並不否認,也不更改自己原來的姓。如,康熙年間,聲名赫赫的佟鳳彩,任過十餘年湖南、四川、貴州、河南等省的巡撫,參與過平定“三藩”,其傢庭原本姓孫。他的祖父孫景祿是八旗漢軍統領佟養性手下的一個小頭目,因有功於佟養性,才被佟養性允姓佟氏,遂成為滿族八大姓之首姓,立時提高瞭身份地位,成為佟氏名門望族中的一員。其孫才得以借佟姓而連任清廷高官。

7.諧音取姓。滿族的姓氏多音節,諧音取姓即是取其中的一個音節作為姓氏,或者與某漢字姓音相近的漢字為姓。如寧古塔氏,冠以“寧”或“劉”字姓,乃因“寧古塔”漢譯為“六”,與劉音相近,“寧”音直用為“寧”姓。舒穆祿氏冠以“舒”(蘇)或“徐”姓,塔塔拉氏冠以“唐”姓,西克特哩氏冠以“西”姓,奇德哩氏冠以“祁、齊”姓,佟佳氏冠以“佟”姓外(去瞭“佳”字),又諧音冠以“董”姓,輝和氏冠以“何”姓。

8.以父祖名漢字首字為姓。桓仁縣棟鄂氏冠漢字姓何、董,清初五大臣之一的何和禮第八世孫名重格者,任山東某知府,人稱“重(從)大人”,其孫即以“重(從)”為姓,後因嫌重(從、蟲)不好聽,就在“重”字上加上草字頭,改姓“董”;棟鄂,諧音為“董”姓,但何和禮之裔又以其名之首字“何”為姓,還有以棟鄂的“鄂”為姓者。棟鄂氏康熙時有名席爾達者,其後裔即以“席”為姓,席爾達之四世孫成全,以“成”為姓,其子女彬琇、彬瑆、彬璋,即以“成”為姓。還有墨勒哲勒氏冠漢“葛”姓,亦為諧音姓。牛心臺鎮大南溝村伊爾根覺羅氏(趙)是順治時自海西女真的烏拉地方撥來本溪牛心臺,其二世祖的一支又自牛心臺遷至紅臉溝,因其長得臉紅而名地名,又因其長得高大,習稱為“高大個”,其子孫即以“高”為姓,趙、高二姓異宗同祖不同姓,形成今天本溪滿族二姓。南芬區薩克達氏滿族中始祖因功賜“薩克達·翁艾”之官名,其子孫即以官名“翁”字為姓,其一支以“佟”為姓,一支以“禮”為姓,另有一支以“駝”為姓。一姓成翁、佟、禮、駝四氏。南芬區橋頭鎮興隆村齊氏是滿族大姓棟鄂氏,清代名將彭春叔弟的後裔,據《清史列傳》彭春傳與《遼陽碑刻志》等載,彭春是清初五大臣之一的何和禮棟鄂氏後裔,坐落在遼陽的彭春墓碑亦說自己為“東阿氏”。齊氏始祖齊錫是彭春的叔弟,齊錫的子孫即以“齊”字為姓。齊錫的另一支子孫居遼陽,則以“紅”為姓。而居於今北京市懷柔區喇叭溝門鄉的彭春的子孫以彭春名首字“彭”為姓。居北京的席爾達之裔以“席”、“成”為姓。因此而知,何和禮之一支即冠以五個姓氏。南芬區橋頭鎮代傢堡子代姓滿族,有“關、代”二姓同祖不同宗,說“關代二姓不分”。

9.以意相同相近的漢字為姓。這是將滿語譯成漢語,取其意相同或相近之漢字或漢姓為姓,如巴顏氏,巴顏,漢意為富有,即取“富”字為姓。倭赫氏,倭赫,漢意為石頭,即取“石”字為姓。畢拉氏,畢拉,漢意為江、河,即以“何”為姓。哈斯呼氏,哈斯呼,漢意為左,即取“左”為姓。敖屯氏,敖屯,漢意為槽盆(傢用木制用具),即諧意為“曹”姓等。

10.復用漢字姓。早期加入滿族共同體的漢族人,為適應滿族多音節姓氏習俗,便效法滿族的多音節姓,在本漢字姓下加“佳(傢)”或“爾佳”而成為復姓,如李佳氏本姓李、章佳氏本姓章、佟佳氏本姓佟、馬佳氏本姓馬、黃佳氏本姓黃、孫爾佳氏本姓孫,等等。清廷遜政後,這些本來為漢人者,則又復用漢姓。

此外,還有其它一些滿族冠漢字姓的情況,如以身份作為姓氏的伊爾根即為自由民,其身份略高於包衣(滿語,即奴仆),伊爾根覺羅實際即是以身份作為姓氏,也有堅持不冠漢字姓,仍保持原滿族姓。

三、 滿族姓名的民族特征

歷史上,在冠漢字姓之前,滿族人的名字極具民族文化特征。其特征可以劃分為如下幾種。

1.以動物名稱起名。滿族人尤其是早期滿族人十分喜歡用各種動物名或動物身體的某個部位來給新生兒命名,這跟漢族人命名絕不相同。有的漢族人僅給幼兒取乳名時,用動物名取名,如“狗兒、狗剩、馬柱子”等小名。同時,給此兒取大名(或謂學名),而小名(乳名)僅在傢中使用,由親屬的長輩人或成年人呼之。滿族人給兒童用動物名或動物某部位名命名,如清太祖努爾哈赤,努爾哈赤,漢語意為“野豬皮”,努爾哈赤的父母希望自己的大兒子長成人後,能象森林中的野豬一樣勇猛無敵,象野豬皮(厚,堅韌)一樣堅韌不拔,耐穿耐磨,希望他將來成為英勇無畏、百戰無敵的人。努爾哈赤的弟弟舒爾哈齊,意是“小野豬”,另一弟弟雅爾哈齊,其意是“豹皮”。努爾哈赤之子多爾袞,意思是“獾子”,孫子杜度,意思是“山鳩”。努爾哈赤孫子福臨皇帝的長子名牛鈕,意思是“眼珠”。清初名將正黃旗人舒穆祿氏楞格裡,意思是“碩鼠”。這些為新生兒取名的方式代表瞭女真人和清初滿族人給孩子起名字的古老習俗,是滿族人命名取氏的一種基本方式。

2.以普通物品名稱起名。這種情況也不在少數。如阿蘇,意思是“網”;哈爾哈,意思是“鞋幫”;博爾晉,意思是“馬鞍頭”;穆哈連,意思是“彈丸”;海蘭,意思是“榆樹”;博洛,意思是“涼帽”;佈拉,意思是“荊棘”;費揚古,意思是“小指”;齊集,意思是“海參”;尼滿,意思是“山羊”;阿庫裡,意思是“魚皮衣”;鄂博,意思是“界標”等。

3.用數字起名。有兩種情形,即一是用滿族語的數字取名,一是用漢語的數字取名,這也是滿族取名的習慣、方式和特征。如,雅蘭地方正藍旗人葛濟勒氏之名伊拉奇,意思是“第三”;輝發地方正藍旗人赫舒裡氏之名伊拉奇,意思亦為“第三”;額赫庫倫地方鑲白旗人富察氏蘇色,意思是“五十”;乾隆朝鑲白旗人章佳氏那丹朱,意思是“七十”;長白山地方正白旗人鈕祜祿氏烏雲珠,意思是“九十”;哈達地方鑲藍旗包衣明安,意思是“一千”。在滿族譜書中,以及《八旗滿洲氏族通譜》中,可以查出許許多多這類用滿語數字命名的人,說明滿族有喜歡用數字命名的習俗。清代以後,有許多滿族人又喜歡用漢語數名詞取名字,從四十一到九十八,幾乎每個數詞都是許多人的名字。而最大的則是富察氏的“一百八十三”,此名字可能是滿族人用漢語數字命名中數量最大的人名詞,它是父母與祖父母四人年齡之和。

4.用形容詞起名。滿族人名中帶有“阿”字的名字特別多,“阿”字相當於漢語中的“的”字,“阿”的讀音“nɡɡa”,漢語中無此音,即以“阿”字為替代。《八旗滿洲氏族通譜》和《八旗通志》及滿族譜書中,人名尾帶有“阿、佈、額、格”等字的相當多,僅《八旗滿洲氏族通譜》中帶“阿”字的名字大約有上千個,這是滿族人名字的一個重要標志。

5.用動詞使動性用法起名。以這種方式取名的多是早期滿族人,如福州將軍正藍旗人富察氏之古尼音佈,其名的漢語意是“使意志堅強”;鑲紅旗人瓜爾佳氏之伊裡佈,其名的漢語意是“使站起”;正白旗人之西喇佈,其名的漢語意是“使繼承”,等等。滿族人用這種動詞使動性用法取名的特征有三:一是由滿語語音表達滿語語意,二是用漢字轉寫時可寫成兩個或兩個以上漢字形式的滿族人名,三是名字中不包括姓氏。

6.滿漢詞素合成的滿族人名。滿漢詞素結合式的滿族人名,其特點是由兩個漢字組成,一般是第一個字是漢語詞素,第二個字是滿語詞素。這類名字在《八旗滿洲氏族通譜》、《八旗通志》及滿族傢譜中比較多。如用漢語數詞後加“格”字,或用其它漢語詞素後加“格”字的都極多見。用漢語數詞後加“格”字的,自二至九的都有,如《福陵覺爾察氏譜書》中,漢語數詞二、三、四、五、六、七、八(此譜中無“九格”)後加“格”的人名;用其它漢語詞素後加“格”字的為數也不少,如滕格、樓格、佛格、托格、德格、黑格等。這些別具特色的滿族人名,其它民族沒有。

7.半漢化的滿族人名。滿族人名開始漢化時隻按漢語漢字的意思來取名,後來姓與名也連用連寫。入關後,滿族人取名即開始普遍漢化,而且從統治階級、皇室首先開始。如清王朝定鼎北京後的第一代帝王福臨,其名即是漢化,“福臨”就是“洪福來臨”的縮寫。滿族人名漢化甚至可以追溯到清前進占遼沈地區時期。其它滿族貴族與平民百姓的滿族名字在清中期以後逐漸漢化。如《伊爾根覺羅氏宗譜》,其始祖外木佈於努爾哈赤時自長白山來歸,其後裔第五世(約為康熙晚期至雍正初年)即以漢語取名:如秦太、永太。至第六世,漢語名漸多:保金、保龍、保虎、保德、明德、富成、保成、天印、富德、常德等,自第九世至今(第十四世)則全部是漢語名字。

四、滿族的改名習俗

中國人有改名習俗。一是自己改,二是別人給改。這種改名習俗,滿族自其先人時即已有之。為什麼要改名,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原來的名字犯忌諱,或是由帝王貴族給改名。改名之故與方式有如下幾種。

1.禦賜。唐開元中唐皇曾賞賜滿族先世黑水靺鞨部長姓李名獻誠,李獻誠之傢相沿以為貴。1403年(明永樂元年),建州衛首任指揮使阿哈出,“明賜姓名李誠善”,其子釋加奴“賜姓名李顯忠”,“所屬昝卜賜姓名張志義,阿剌失賜姓名李從善,可捏賜姓名郭以誠”。這是滿族先世禦賜改名最早的記錄。清前期,投歸努爾哈赤的棟鄂氏倫佈,努爾哈赤賜名魯克素。

2.因避諱改名。避諱,這是中國特有的風俗。民國以前,凡君主與尊長的名字不得直書或直說,必須用其它方法回避之。避諱是一種復雜的歷史現象。避諱改名,歷史悠久,早在春秋時即已存在。自春秋時宋武公以後歷代皆有避諱改名的現象,而且越避越多,越避越復雜。因姓與音或諧音帝王的名,則為避諱而改名,甚至封建帝王不喜歡的字也得避諱,連天上的神仙也得避諱。滿族人名中因避諱而改姓改名的相當多。道光時江蘇高郵縣的史求,科舉本內定一甲第一名,呈皇上審批,皇帝一看“第一史求”,因史求之名與“死囚”諧音,便心中不悅,當即勾去不取,而將第二甲第九名戴蘭芬點為頭名狀元,其意大清朝“天長第九(天長地久),戴戴(與代代諧音)蘭芬”,大吉大利。名字避諱在封建時代忽視不得的。戴蘭芬因名而大魁天下,平步青雲。

3.出嫁改名。在中國古代,女子的姓比名字重要,出嫁後往往將夫姓與己姓聯稱,而成為新的名,如王女嫁張男,則名為“張王氏”,其本名則漸無人知曉。努爾哈赤元妃佟春秀,婚後由瑪法改名為哈哈納紮青。

4.其它原因改名。建州右衛阿古都督王杲,原本名阿突罕,漢人呼之,滿語語音脫落,而成“阿突”,諧音為“阿古”,人稱阿古都督。15歲時,遼東巡撫張學顏又為其取漢名王杲,於是阿突罕便以阿古、王杲載入文獻。後來他屢屢寇邊,明廷絕市,他又改名科勺入市。清初大臣佟佳氏佟圖賴,本名佟盛年,是為漢名,後改滿名圖賴,人又呼其為佟圖賴,成為漢滿結合名。

錫伯族起名習俗與姓氏

小酷(雖然簡單,但是說起來不拗口,有特殊的含義:酷字說明瞭狗狗的氣質,帥氣)

瑞瑞,很吉祥(雙瑞嘛)

球球,毛毛茸茸的可愛

米菲,卡哇伊(叫米菲寶寶可愛)

貝貝,你傢的小寶貝

巧克力不錯,甜甜的,和獨特,太多狗叫璐璐,歲歲瞭

花花.狗狗.威廉.維維安.囔囔.衫衫.饅頭.豆兒 鼎鼎 旺財

小白,能能,肥肥,雅虎,公爵,王子,樂樂,球球,圓圓

花花,胡圈,胡豆,胡椒粉,叮叮,當當,愛米,豆豆,

愛貝 貝爾 貝寶 肉肉 皮蛋 寶寶 大壯,狗蛋,大款

多多,楓楓,大賴,飛飛 小乖, 娜娜, 臭臭, 鬧鬧, 皮皮

來福,拉拉,大奔,奔奔,麻團 果果,美美,格格,坦克

崽崽,東東 琪琪 ,仔仔,棉花糖,蹦蹦,特工,甜甜,小丸子

彬彬,洋洋,肥婆,強盜,名牌,水貨,狐貍,安妮,拉登

雪郎 仔仔, 牛牛, 豆豆,小小,哈裡 ,發菜 ,包公,

一個人的姓名會伴隨他的一生,所以名字對於我們來說也是很關鍵的。名字是父母起的,但是姓氏是祖宗傳下來的,也是我們所不能改變的。姓氏是我們的血脈身份的一種標志,不同的地區和民族擁有著完全不一樣的姓氏。下面我們就要一起來看看錫伯族文化中的起名習慣和姓氏。

明末(後金)時期,即1583年努爾哈赤開始統一東北女真各部族後,陸續出現有關錫伯族姓氏的記載。駐在建州、海西、東海的錫伯族人首先歸順瞭努爾哈赤,他們的姓名開始出現在史書中。

他們的主要活動地域也陸續出現,如渾春河支流錫伯河(即錫伯窩集)、綏芬河、納木都魯、雅蘭、錫林、尼瑪察、瑚葉等地。在這裡的錫伯族姓氏,主要有瓜爾佳、舒穆錄、馬佳、赫舍裡、伊爾根覺羅、富察、寧古塔、葛濟勒、溫都爾、兀紮喇、巴雅拉、章佳、虎爾哈(瑚爾喀)、托霍洛、楊佳、崇吉喇、顏紮、瑚西哈裡、和和齊、納喇、完顏、圖色裡、佟佳等23個。

1692年康熙從科爾沁贖出錫伯、達呼爾、卦爾察等部。在《八旗滿洲氏族通通譜》(以下簡稱《通譜》--)中記載從科爾沁部贖出的人裡,共有75個姓,293(戶)人。

其中,錫伯族姓氏有:瓜爾佳105戶,舒穆錄6戶,馬佳1戶,赫舍裡1戶,佟佳5戶,納喇5戶,富察57戶,完顏1戶,吳雅6戶,顏紮8戶,寧古塔1戶,紮思瑚裡1戶,瑚西哈裡1戶,伊拉裡氏1戶,虎爾哈(瑚爾喀)2戶,溫都爾4戶,郭爾佳2戶,楊佳3戶,果爾吉氏6戶,顏濟裡(楊吉禮)1戶,赫葉勤1戶,鈕圖氏(又寫寧武圖)1戶,墨瑚裡(又寫莫圖裡)1戶,哈思呼裡1戶,共24個。

東海席北(錫伯)部與科爾沁屬下錫伯部因駐地不同以及歸服的時間不同,兩地(兩部分)姓氏也不完全一樣。

兩地共同的姓氏:瓜爾佳、舒穆錄、馬佳、赫舍裡、佟佳、納喇、富察、完顏、顏紮、寧古塔、瑚西哈裡、虎爾哈、溫都、楊佳等14個。

在科爾沁錫伯族中沒有,而在東海席北中有的姓氏:伊爾根覺羅、葛濟勒、兀紮喇(吳紮拉)、巴雅拉、章佳、托霍洛、崇吉喇(春吉拉)、和和齊、圖色裡等9個。

在東海錫伯族中沒有,而在科爾沁錫伯族中有的姓氏:吳雅、紮思瑚裡、伊拉裡、郭爾佳、果兒吉氏、顏濟裡(楊吉禮)、赫葉勒氏、鈕圖氏(寧武圖)、墨瑚裡(即莫圖裡)、哈裡呼裡共10個。

從以上資料可知,清初錫伯族姓氏共計33個。經過四百多年,今天錫伯族姓氏有瞭148個。其中,在新疆境內的有102個,在新疆錫伯族中沒有,而在東北錫伯族中有的姓17個,全國錫伯族中有漢字單字姓29個。

上一篇:淼字取名為什麼不好不吉祥嗎?淼字取名吉兇

下一篇:2022虎寶寶最火乳名女孩

標籤清單